本文作者:访客

医疗损害责任具体包括哪些情形

访客 2025-08-08 16:55:42 18108
医疗损害责任具体包括哪些情形?医疗损害责任有三种情形,一是医疗技术损害责任,因违反诊疗技术规范致患者受损;二是医疗伦理损害责任,违反伦理规范侵犯患者权益;三是医疗产品损害责任,因产品缺陷致损。患者受损后要收集证据维权。具体详细内容和华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。

一、医疗损害责任具体包括哪些情形

医疗损害责任主要包括以下情形:

1.医疗技术损害责任: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,因违反医疗技术的高度注意义务,如违反诊断、治疗、护理等具体医疗行为中的技术规范,使用错误的治疗方法、手术失误、用药不当等,给患者造成损害,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。

2.医疗伦理损害责任: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,违反医疗伦理规范,未尽到告知、保密等义务,侵犯患者的知情权、隐私权等权益。例如,未向患者充分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,导致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医疗选择;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等。

3.医疗产品损害责任:因药品、消毒药剂、医疗器械的缺陷,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,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,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。医疗机构赔偿后,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。

在发生医疗损害后,患者需要收集相关证据,如病历、检查报告、诊断证明等,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

二、医疗损害护理费计算标准是多少啊

医疗损害护理费计算需根据护理人员收入状况、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确定。

若护理人员有收入,参照误工费规定计算,即护理人员有固定收入的,按实际减少收入计算;无固定收入的,按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计算;不能举证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的,可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。

若护理人员无收入或雇佣护工,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计算。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,但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,可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。

护理期限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。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自理能力的,可根据其年龄、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护理期限,最长不超过二十年。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,应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情况确定护理级别。

三、医疗损害责任的承担主体是什么

医疗损害责任的承担主体主要为医疗机构。在诊疗活动中,若医务人员存在过错致患者损害,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。这是因为医务人员是在执行医疗机构的工作任务,其行为属于职务行为。

当因药品、消毒产品、医疗器械的缺陷,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时,患者可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、生产者、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,也可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。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,医疗机构赔偿后,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、生产者、血液提供机构追偿。

此外,若存在医疗产品责任纠纷中多个侵权主体的情况,各主体应依据其过错程度和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。比如,医疗器械的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有缺陷,医疗机构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保管不当等过错,二者需按各自过错比例分担责任。总之,医疗损害责任承担主体认定需依据具体情形,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定。

阅读
分享